工程案例

虎门炮台海防遗址串珠成链 擦亮广东历史背景和文化“金名片”

发表时间: 2023-12-05 作者: 工程案例

  沿着炮台古巷行走感受岁月沧桑,在销烟池旁驻足感受百年前浩然正气,广东水师英勇抵抗侵略者进攻的画面仿佛重现眼前……日前,南都、N视频记者走进位于广东东莞虎门镇的战争博物馆,感受其承载的厚重历史文脉,了解当地为铭记“虎门销烟”“战争”等重要历史事件构建的开发保护新格局。

  广东扎实推进文化强省建设大会提出,要聚力实施“六大工程”,强基固本,守正创新,奋力开创文化强省建设新局面。近年来,广东深化实施岭南文化“双创”工程,聚焦注重文化资源系统保护整体保护、品牌化提升和活化利用,推动博物馆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深化革命文物保护利用,让岭南文化焕发新的时代光彩。

  目前,战争海防遗址公园已被纳入《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发展“十四五”规划》等相关规划,由广东省委宣传部、省文旅厅牵头制定项目总体设计,东莞和广州南沙同步制定分段规划。未来,虎门炮台及相关海防遗址有望串珠成链,进一步擦亮广东历史背景和文化“金名片”。

  坐落于广东东莞虎门镇的战争博物馆,由虎门林则徐纪念馆、海战博物馆、沙角炮台旧址、威远炮台旧址组成,是一座纪念性和遗址性相结合的专题博物馆。11月10日,南都记者实地探访战争博物馆,走进中国近代史开篇之地。

  1839年6月,钦差大臣林则徐在广东开展了轰轰烈烈的禁烟运动,为销毁收缴,在虎门镇口村海滩开挖两个池子。同年6月3日至25日,将收缴英美的237万余斤在销烟池当众销毁。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虎门销烟。

  虎门销烟彰显了中国人民禁毒的决心和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由此揭开了中国近代反侵略斗争的序幕。因此,东莞也被众多学者和专家称为“中国近代史开篇地”。

  184年后的今天,林则徐销烟池旧址已成为战争博物馆内的热门打卡点,五湖四海的游客慕名前来,在池边驻足拍照留念,感受百年前的浩然正气。

  为何“虎门销烟”这一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事件选择在东莞虎门?根据史学家的分析,这与其独特的区位优势以及深入骨髓的创新精神是分不开。

  首先,虎门拥有独特的区域优势。虎门尤其是沙角,作为珠江入海口,成为清朝收缴之地。其次,虎门镇口村是当时的水师提督署驻地,珠江口亦是海防重地,不但有重兵把守,还修建了大量炮台,安全有保障。再次,清政府考虑到收缴的若长途运输,不仅劳民伤财,且容易发生偷漏事故。为此,皇帝下旨就地销毁。故而林则徐在虎门镇口海滩挖池当众销烟。

  此外,创新的销烟方式也功不可没。林则徐在虎门销烟时,一改过去“烟土拌桐油焚毁法”,首创了开池化烟即“海水浸化法”。通过海水浸泡和石灰溶解后送出大洋,避免此前火焚后,“膏余却会渗入地中,吸毒者掘地取土”重新炼化的弊端。

  战争博物馆副馆长唐立鹏告诉南都记者,今年,该馆围绕弘扬“虎门销烟”精神,擦亮“近代史开篇地”城市名片主题,组织并且开展社会教育活动95场次,受惠青少年12.3万人次,其中重点推出虎门销烟纪念月系列活动。

  除了林则徐销烟池,虎门炮台旧址也是战争时期的历史见证之一。南都记者来到威远炮台旧址,沿着炮台古巷感受岁月沧桑,当年虎门军民抗击侵略的炮声仿佛就在耳边回荡。

  “虎门紧扼珠江咽喉,是中国南大门的海防要塞,明代已设置军事设施。”广东省文物管理委员会于1997年7月在此设立的《虎门炮台记》记载,至战争前夕,虎门炮台已建成清朝顶级规模、实力最强的海防要塞,虎门海口也因此有着“金锁铜关”之称和“南海长城”之誉。

  战争博物馆宣教部副主任邢秀华向南都记者介绍,威远炮台作为战争古战场、中国近代史开篇地,如今已成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广东省国防教育基地。

  “虽然屡遭破坏,但威远炮台仍是目前保存最为完好的清代海防遗存,基本上反映出当时中国海防要塞的特点,代表了当时海防要塞的顶配水平,是研究中国近代海防十分重要的见证物。”

  从历经沧桑的销烟池到锈迹斑斑的古炮台,从内容丰富的陈列展览到见证历史的珍贵文物,当年的战火硝烟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络绎不绝的游客。据悉,截至10月31日,该馆今年累计接待游客411.57万人次,同比增长134.9%,单日最高客流55530人次。

  南都此前报道,8月28日,30位台湾青年通过参加“台青在湾区”短视频征集活动及交流活动,来到东莞海战博物馆、威远炮台旧址感受历史背景和文化的力量。

  “平时只是在历史课本上了解战争的历史,这次可以近距离感受、触碰历史,对这段历史的理解更具象了。”来自台湾的自媒体创作者苏托托和杨晶晶告诉南都记者,她们专门去体验了展厅内设置的“体感游戏区”和“知识问答”,在博物馆设置的互动体验中巩固学习过的历史知识。

  在参观完威远炮台旧址后,来自金门大学的李定宸向南都记者介绍,在金门地区也有许多炮台旧址,坑道等的设计都是比较现代化的,而今天参观的威远炮台更有历史感,能想象到当年广东水师英勇抵抗侵略者进攻的画面。

  为了让虎门炮台的雄姿重现,让文物更生动地讲述百年前发生在这片土地上的故事,战争博物馆从始至终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规划利用、加强管理”的工作方针,多措并举切实加大文物保护力度。

  2015年7月至2016年11月,虎门炮台旧址完成了第二期第一阶段修缮。主要对沙角炮台(沙角门楼,濒海台门楼,濒海台指挥所围墙,临高台门楼,前、后、左、右捕鱼台及清兵营房,捕鱼台门楼)、南山营(南山营炮台,南山营练兵场,南山营掩体墙,清兵营房遗址)、威远炮台(两个炮位,两段围墙)、靖远炮台(一段暗道)、镇远炮台(一段围墙)等进行了维修。

  2022年4月30日,虎门炮台旧址第二期第二阶段修缮工程开始实施,分别对定洋炮台、蛇头湾炮台、临高台、广东水师提督署寨墙4处文物遗址进行了维修,施工内容涵盖了对炮位、清兵营房、暗道等的清理、加固、修缮,以及对三合土遗址加固修缮等。工程于同年11月30日完成,投入资金750万元。在第二期第二阶段修缮工程中,最长的建筑是广东水师提督署寨墙。全长1453米,高约2.1米,厚约1米,每隔几米就有一个外向的八字形枪眼。

  受自然和人的因素的影响,广东水师提督署寨墙全段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损坏。多处墙体因风化导致局部坍塌,或者大面积倒塌;墙面生长杂草,一些树根对墙体导致非常严重破坏。本次施工包括清除生长在寨墙上的杂草和植物根系,清理墙面污垢,采用黄泥石灰浆修补人为凿孔,人工拍实风化浮土表面。对坍塌的残墙体缺损部来修补,在墙体顶部加铺三合土压顶。

  而蛇头湾炮台是本次修缮工程中顶级规模、类型最为丰富的一处遗址。该炮台位于山脊地势平坦处,与南山顶炮台、镇远炮台呼应。其建立使原来的“三远”炮台如虎添翼,加上江中横档岛上的横档炮台,三处如“品”字,所辖水域为出入广州之咽喉。

  该炮台建于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在第二次战争中被英军破坏,光绪九年(1883年)曾经过修复,后又在抗日战争中遭日军轰炸。现存的蛇头湾炮台有两个炮位和围墙,围墙沿着蛇头湾山顶地势平坦的四周修筑,形成一个近似长方形的平面,面积有1600多平方米。墙体用三合土夯筑,厚约1.42米,高1.73米。在修缮过程中,实施工程人员意外在练兵场区域发现了4门道光时期佛山铸造的铁炮,这批铁炮是蛇头湾炮台建成后投用的第一批大炮,在第二次战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光绪十一年(1885年)在沙角后山上建造的临高台,为明台暗室组合。安放大炮处为明台,炮巷深长。两侧暗室为弹药库和兵房。炮位系水泥、砂石混凝土筑成;炮巷券顶及暗室用石、砖砌就。临高台居高临下,补充濒海台之不足,又与之一气相连,声威互壮,扼守相宜。此次施工包括修复炮池壁,铲除墙面风化抹灰,清理剥落表面污渍和植物根系。铲除水泥砂浆地面,夯实基层,修复三合土地面。清理通气孔,安装气孔顶盖。

  定洋炮台的清兵营房则是此次修缮中最“豪华”的建筑。清兵营房共三间,总面宽14.85米,进深9.95米,为目前东莞管辖的虎门炮台顶级规模的一间营房遗址。拱券及西洋式柱头,加上砌筑材料的青砖和红砖,兵营的西式风格特点相当明显。经过修缮后,沉寂许久的炮池、弹位、兵营、练兵场、围墙等重新展现出原貌。战争博物馆拟在定洋炮台的清兵营房内,开展专题展览,展示炮台历史沿革、建造技术、历史故事等有关的资料,更好地发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国防教育基地等多重属性。

  战争博物馆副馆长孙广平向南都记者表示,战争博物馆本着“高起点、高标准、高要求、高效能”的原则,以力争进入国家的卓越博物馆发展计划为目标,全力打造中国近代史开篇地品牌,力争到2025年,迈入粤港澳大湾区文博圈先进行列,成为在陈列展览、社会教育、文物保护、智慧场馆建设、学术研究等方面在全国文博行业有一定影响力的现代化博物馆。

  历史上,虎门炮台既是当年广州口岸主要的海防工事,又是粤海关控制进出商船的要塞。因此,其与广州城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发展也息息相关。

  “提到虎门炮台时,大多数人都会想到东莞,其实虎门炮台在广州南沙也有遗址存在,天后宫景区里的大角炮台就是这里面之一。”11月10日,广州南沙旅游发展有限公司业务经理曾挺告诉南都记者,战争期间,虎门炮台群有10座炮台,其中有6座在南沙,4座在东莞。

  位于南沙天后宫旁的大角炮台,始建于清道光十年(1830年),安放着16门前膛炮,与东莞的沙角炮台东西隔海对峙,扼守虎门水道口。1841年1月7日,大角炮台作为近代广州珠江海防要塞的第一道防线,英勇的广州军民在此打响近代中国抵御外敌入侵的第一炮。

  1982年,虎门炮台旧址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二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5年,南沙境内的大角山、蒲洲等地的炮台被补充纳入国保范畴,遗址属于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目前,南沙境内的虎门炮台旧址的日常维护和运营管理由广州南沙旅游发展有限公司负责。

  2021年,南沙大角炮台旧址成为广州市首个海防教育基地,为民众提供一个学习海防历史背景和文化的新课堂,传承海防精神的新阵地。基地以近代广州海防经历的第一、二次战争和抗日战争三大历史事件为内容主线,对相关历史事件、人物史志等做全面当集整理。战争作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篇,珠江口两岸的虎门炮台群及海防历史遗址不仅是战争中最重要的古战场之一,也是粤港澳大湾区特有的历史背景和文化标志和国家海防符号。

  南都记者通过调查了解到,当前,战争海防遗址公园已被纳入《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发展“十四五”规划》等相关规划,由广东省委宣传部、省文旅厅牵头制定项目总体设计,东莞和广州南沙同步制定分段规划。

  根据规划,战争海防遗址公园将以“虎门销烟”“战争”的重要历史事件为主线,以林则徐销烟池和虎门炮台旧址为载体,统筹周边历史人文、自然山海、文旅游憩等优质资源,构建“一带、两廊、三关、六园”的总体结构,形成通山、达海、贯城、串趣的开发保护新格局。

  项目规划范围西至广州市南沙区金岭北路,东至东莞市太平水道,北至广州市南沙区大虎山,南至东莞市滨海湾新区扯旗山,规划面积约119.99平方千米,规划期为2022-2030年。其中核心范围面积约38.18平方公里,重点进行林则徐销烟池和虎门炮台旧址保护传承与活化利用。

  “当前,东莞正锚定文化强市的建设。战争海防遗址公园(东莞段)承载着厚重的历史文脉,是东莞举全市之力重点推进的重大文旅项目。战争博物馆将积极努力配合做好战争海防遗址公园相关工作。”战争博物馆副馆长黎亦淮告诉南都记者。

  未来,随着战争海防遗址公园的全面建成,将成功打造近代历史背景和文化地标和探寻近代中国开篇的游径,进一步擦亮广东历史背景和文化“金名片”。